山东济宁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 有力促进林业发展

更新时间:2024-10-25

       2022年以来,济宁市按照“既着眼绿化、改善生态环境,又着眼就业,促进群众增收”的要求,以实施科学绿化为统领,建立专门绿化队伍、专门蓄水设施、专门引水设备、专门管护队伍、专门资金“五个专门”造管推进机制,全面推行“工程造林+乡村绿化队+村护林队+村民公益岗”模式,推动国土绿化扩容增量,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,全面实现林业发展提质增效。全市累计完成荒山绿化6.9万亩、森林质量提升7.21万亩,新造林、森林质量提升面积均列山东省**位。

合理布局三类经营空间

——分区统筹推进。依据国土变更调查数据,形成《济宁市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项目工作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,将全市森林可持续经营空间划分为国有林场、景区周边和一般区域3个片区,依托泗水、嘉祥2个省级试点带动,实现片区经营区域全面提质增效。2023年以来,完成森林可持续经营任务8300亩,其中重点经营区域6000亩、一般经营区域2300亩。

——分项同步实施。将森林可持续经营与防火隔离带(墙)、引水上山、防火监控、施工便道等林区工程一并设计,确保森林抚育、低效林改造和景观提升工作有序、同步实施,同时推动了森林防火、封山育林、林业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开展,各项工作完成时效提高30%以上。

——分类经营施工。综合考虑林分质量、立地条件、卫生状况等因素,采取人工侧柏中幼龄林抚育、景观林近自然培育、麻栎杨树中大径材培育等8种经营模式,明确经营区域森林采伐强度、补植树种、补植密度、整地方式等标准,精准提升森林质量,东部山区、西部平原丘陵区森林固碳增汇能力和林产品供给能力提高15%以上。

重点打造三种经营模式

——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。在东部山区,以乡土树种为主,通过“人工针阔叶纯林大径材抚育间伐”经营模式,采取定株抚育、间密补疏、间针补阔、间阔补针等方式,将单一树种组成的林分调整为多种树种组成的林分、将同龄结构调整为异龄结构,逐渐将人工林培育成健康、稳定、多样的混交林。2023年,有效培育近自然多功能林4478.7亩。

——幼龄林成材化改造。在荒山造林区域,以培育目标树为重点,通过“人工针叶林+阔叶复层林疏伐”经营模式,实施“四去四留”(去密留疏、去弯留直、去弱留强、去针留阔)改造措施,达到了通风透光好、林相结构好、防火效果好、经济效益好林业结构,树木成材率提高30%以上。截至2023年底,全市幼龄林培育面积达到3821.3亩。

——经营区景观化改造。在全市森林可持续经营空间,探索“国有林场+集体林”经营机制,发挥国有林场管理技术优势,针对针叶林多、阔叶林少等问题,采取补植彩阔叶树种等抚育措施,逐步营造形成泗水黄山林场、嘉祥凤凰山公园等为代表的彩色异龄混交林,有效提升经营区景观效果。制定《封山育林管理办法》,对全市6.2万亩新造林实行封山育林,全部纳入林长制网格化管护体系,确保抚育成效。